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【涨姿势了!】古代房地产那些奇闻异事 R03;

发表于2015-08-06


 

  提起开发商,大家普遍想起的是什么?高大上,腰包很鼓有没有?包租婆收租子,听起来也很爽。这是现代房地产市场。那么古代呢,古代有房地产吗?古人要不要租房?古人又是怎样看待租房的呢?

  首先,古代有没有房地产?

  严格意义来说,很早就有土地交易和房屋买卖的记录。但正儿八经的成为一个行业,倒是谈不上,也没有专门从事房地产开发的开发商。当然,也有少数人倒腾房地产,但这首先是一种玩玩的心态。其次,在重农抑商的背景下,这样的人往往会被人瞧不起。现在牛逼哄哄的开发商们,是不是应该感叹生对了年代呢。你们瞧古代人要弄点土地生意,钱庄都不敢借钱给他们啊。要是想囤地,那可得挨板子了。

  古人的房屋交易,主要是二手房,也就是一个人自己建好了,然后由于某些原因卖给了别人,然后这个买了房子的人又卖给了别人……

  那么古人有没有租房呢?

  那就太多啦。好多名人,包括白居易、苏轼等等都租房呢。

  现在这个社会,在外打拼租房是无奈之举。每月工资的大部分花在了房子上,运气不好还得忍受极品房东的种种刁难。中国人“安土重迁”的观念根深蒂固,租房总是少了点安全感,丈母娘也不可能答应啊。那么在古代,租房又是怎样一种情景呢?

  其实,很多名人也买不起房,一租就是几十年。据史料记载,唐代那个“香山居士”白居易就是租房一族,从32岁参加工作,一直到50岁那年才买了第一套房子,过了18年的租房生活。

  对于中国人来说,有自己的住房一直都是老百姓的梦想,只是说这一愿望的强烈程度有差异。现在这个社会,买房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必须要完成的事情。在历史上,租房在人们心中的接受度要比现在高一点。

  比如近代民国时期,民国有很多大腕在买得起房子的情况下仍选择租房。

  小编查阅相关资料得知,民国时期,按揭买房在上海很流行,首付最低30%,最高不超过50%。一所普通的石库门房子,不带车库卖5万块大洋,带车库和小花园的话卖8万块大洋。这是什么概念呢?

  当时大学毕业生进公司当职员,或去政府做公务员,月薪100块以下,不吃不喝连续攒上十几年,才能挣够首付,而前提还是房价不能涨得太快。(看来在上海买房一直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)

  但那时候,好多买得起房子的大腕选择了租房。比如鲁迅,徐志摩陆小曼夫妇、蔡元培……鲁迅当时每月进账至少500块大洋,徐志摩的月薪高达600块大洋。可人家就是租房子住。

  当然,事情不可同日而语。总的来说,房地产这玩意儿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。一些做法、观念在传承,也有的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历史的长河,总是蕴含了太多精彩。


上一页|1|
/1页